嘉兴市海盐县于城镇
文润田野,描绘乡村振兴“同心圆”
一堂竹编课,让乡村老人重新拾起指尖的记忆;一条金龙,舞出了农村妇女的自信与风采;一本诗集,将日常烟火沉淀为纸上的星光。在嘉兴市海盐县于城镇,文化正成为凝聚人心的柔软纽带。通过多元参与、特色活动与长效机制的融合推进,这里把文化服务与统战工作紧密相连,为乡村振兴绘出了温暖而坚实的“同心圆”。
近年来,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海盐竹器具编制技艺”传承人何留法,经?;嶙呓?953创库文化产业园·同心荟,从最基础的竹编知识讲起,手把手地传授技艺,让老手艺在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焕发新生?!霸谕痴讲棵诺耐贫?,我们和村里一起办了竹编共富课堂,让竹编‘活’起来了?!焙瘟舴ㄋ档馈H缃?,他的课堂还搬进了直播间,边讲解边演示,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。挂件、花瓶、杯套、餐垫……30多款文创产品陆续推出,“竹梦构塍”品牌渐渐走出深闺,实现了从“指尖技艺”到“指尖经济”的转身。
舞龙,是于城镇江渭村的传统。现如今,一支女子舞龙队为这项民俗注入了全新活力。在统战力量的联络与助推下,网络人士、自媒体博主纷纷走进村庄,用镜头记录她们训练的日常。拍摄好的视频作品里,金龙在夕阳下翻腾,队员们脸上满是笑容。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画面一经传播,便引来许多人点赞。女子舞龙队队长浦林芬说:“别人看我们舞的是龙,但我们知道,舞的是对生活的热爱?!比缃瘢庵Ф游橐巡辉倬窒抻谠谧约捍遄诒硌?,而是走出去承接商业演出,让每一位队员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。那条金光闪闪的龙,真正舞出了乡村振兴的精气神。
诗歌,则让平凡日常闪烁出不一样的光芒。海盐本土作家周西西,以家乡的炊烟、稻田、老街为题材,将细碎的日常写进诗行。她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,作品见于多家文学刊物,却始终扎根于这片土地。通过诗歌分享会、创作交流等活动,她连起了知识分子、普通村民、乡镇工作者等不同群体,让文学成为情感共鸣的载体。个体的感悟,因此汇入文化传承的河流,激发更多人用文字记录家乡、用诗心凝视生活。
为推动文化服务持续深入,于城镇还组建起“文化统战志愿队”,从统战成员中选拔骨干,组成“讲解员+非遗传承人+志愿者”的宣讲队伍,通过定期培训提升服务能力。同时整合各类资源,构建起“季有主题、月有活动、场有特色”的品牌体系,让文化统战工作真正实现从零散到系统、从活动到品牌的升级。
下一步,于城镇将继续深化“文化+统战”创新实践,以阵地为基、文化为桥、活动为媒,进一步挖掘本土资源、凝聚统战合力,用心书写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