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
茶果之乡绽放文明之花
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,一场关于文明的深度实践正悄然重塑乡村肌理。从桥下空间的创新利用到老年食堂的温情服务,从新就业群体的暖心驿站到农文旅融合的产业实践,通过空间重塑、数字赋能、服务提质,所前镇以“文明场景”为笔触,在青山碧水间勾勒出一幅“和美共富”的鲜活图景。
在祥里王村,杭金衢高速桥下1万余平方米的闲置空间完成“华丽转身”——集婚丧宴席、停车场、老年排舞广场、儿童游乐园等八大功能区于一体的“阳光宴会厅”成为村民生活新地标。电子屏滚动播放村规民约,宣传墙展示家教家风,既传承传统习俗温情,又推动农村聚餐从“松散无序”转向“集中管理”。2018年,浙江省桥下空间利用现场会在此召开,这一创新模式获省、市、区三级肯定。依托“杨梅树下”数智平台,该村构建镇、村、民三级精准沟通体系,通过智能客服全天候响应、村民标签化分组管理,实现移风易俗信息点对点推送。政民朋友圈“正向宣传+反向曝光”机制激发村民参与热情,村务处理效率提升40%。
午饭时间,走进传芳村衍庆斋老年食堂,饭菜香气扑鼻而来。这座盘活闲置老宅打造的食堂,为全村260余名70岁以上老人提供智能化助餐服务。老人刷脸即可取餐,每周菜谱由专业团队制定,营养均衡且公示上墙。针对行动不便者,志愿者风雨无阻送餐入户。食堂还会举办端午裹粽子、中秋打麻糍等节庆活动,让食堂成为孝亲文化的传播阵地。
聚焦快递、外卖小哥吃饭难、休息难需求,南城社区划设“杨梅树下”专属停车位,破解占道停车难题;党群服务中心旁的“小哥驿站”配备微波炉、应急药箱、休息座椅,四季提供绿豆汤、姜茶等暖心服务,助力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网络。
山里王村以75亩梯田油菜花海为核心,联动投资1.5亿元建造兰花基地、青化山游步道等,推出“赏花+露营火锅+茶文化体验”农文旅项目。去年国庆投入运营的民宿,带动周边杨梅、茶叶等特产销售增长30%。通过“九改五清”工程拆除危旧房43处,新建垃圾分类亭12座,升级智能路灯58盏,村庄于去年2月通过美丽乡村示范村验收。来娘线拓宽工程中规划建设的“山里集市”,集中43家农户规范经营,根治占道销售顽疾。
所前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接下来,该镇将深化文明场景与产业发展、民生服务、数字治理的融合,持续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乡风文明实践样本。如今的所前,桥下空间歌舞欢腾,老年食堂暖意流淌,山间梯田游人如织,文明正以具体场景重塑乡村面貌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