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运河泛舟处 浙里风华入画来
“泛舟浙里”开启浙江水路交旅融合新征程
在浙江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,运河,是灵动的诗篇,是千年历史的脉络,更是连接古今、串起梦想的丝线。4月28日,杭州武林门码头,随着一声悠长的鸣笛,京杭大运河杭湖游线正式启航。这一刻,不仅标志着阔别三十载的“苏杭线”风韵重现,更揭开了浙江水路交旅融合的新篇章——“泛舟浙里”品牌的诞生。从良渚先民开凿水渠的智慧,到京杭大运河千帆竞渡的辉煌,再到今日“航运浙江”的延续,浙江航运从未停止流淌。而今,“泛舟浙里”以水为墨,以舟为笔,正书写着一部跨越千年的水韵新传。
前世——
浙江航运的千年基因
浙江,因水而兴,因水而名。
7000年前,河姆渡先民凭借非凡的智慧与勇气,制造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——独木舟,开启了浙江水上航行的先河,也拉开了浙江航运的大幕;时光流转,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,杭州作为“东南第一州”,因运河而商贾云集,文脉绵延。彼时,往来船只穿梭于河道,运载着丝绸、茶叶、瓷器等货物,也承载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;随着时代的发展,宁波-舟山港巨轮穿梭,内河航道通江达海,浙江航运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动脉。
9800公里内河航道贯通,500吨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通达,集装箱河海联运量居全国前列……这些数字背后,是浙江航运的传承和延续。水,不仅是地理的脉络,更是文化的根脉。从钱塘江的潮涌到西湖的潋滟,从西溪湿地的静谧到南浔古镇的枕水人家,浙江的每一滴水都浸润着诗画江南的灵韵。

今生——
“泛舟浙里”的品牌新生
近年来,在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指引下,浙江“航运浙江”建设、水路交旅融合的大幕徐徐拉开。
日前,省政府出台的《高水平建设“航运浙江”的实施意见》指出,要打造“泛舟浙里”特色品牌,创新推广水上游线产品。此前《浙江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》中,明确提出了要打造“跟着交通去旅行”特色品牌,创新推广“泛舟浙里”水上游线产品等交文旅体融合发展的要求。交通、文旅等部门积极行动,以“航运浙江”建设为契机,大力推进水路交旅融合建设。
“泛舟浙里”品牌的培育,是交通与文旅两大领域的“双向奔赴”。省交通运输厅与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通力合作,整合全省13条超人气水路交旅游线,构建“四带十链百珠”空间布局。从杭州的千年运河到舟山的慈航普渡,从绍兴的乌篷船访文豪故里到温州的塘河夜画科技光影,每一处航线都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符号,串联起全省水路交旅资源,带动沿线餐饮、住宿、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。
作为品牌的首发之作,京杭大运河杭湖游线全长89.9公里,以“一日穿越三城,尽览千年风华”为亮点。从杭州武林门码头启航,途经拱宸桥、桥西历史街区,重现运河畔的市井繁华;停靠德清新市古镇,游客可体验“蚕花姑娘送花”传统仪式,品茶糕、尝羊肉面;终点南浔古镇,百间楼的青石板路与湖剧折子戏《朝奉吃菜》,让游客沉浸于江南水乡的烟火气。游船内,宋韵乐声悠扬,三地美食飘香,讲解员娓娓讲述运河故事——这条航线,既是历史的回响,亦是现代的创意。
未来——
水韵浙里的星辰大海
“泛舟浙里”的蓝图,远不止于当下。
年内,湖州至无锡的太湖省际航线积极谋划,杭州交旅融合试验区建设启动,3—5个“微改精提”项目将优化沿岸设施。未来,浙江水路将形成“干线串联、支系延伸、全域覆盖”的旅游网络,甚至与长三角其他省市实现水路互联。
同时,“水上茶宴”“船上剧本杀”“夜游光影秀”等新业态正在酝酿,首届“泛舟节”呼之欲出,届时“泛舟”不仅成为旅行方式,更将成为生活方式。温州的“塘河夜画”已尝试将AR技术与地方文化结合,未来,5G导览、智能游船调度系统将进一步提升体验。浙江航运,正以科技之力,让内河水运焕发数字时代的魅力。
“泛舟浙里”,以航路为纽带,以舟船为媒介,串联起历史与现代、文化与经济、本土与世界。它不仅是“跟着交通去旅行”交旅品牌下的璀璨明珠,更是一封写给未来的邀请函——邀世界共赏,这千年水韵描绘的浙里风华。
(图片由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提供)